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品上市
质粒构建的过程,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11     作者:axc   分享到:

质粒构建的过程,制备方法

质粒构建简化过程(以酶切连接为例):提取质粒——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质粒和目的片段进行酶切处理——连接——转化——培养——鉴定几个步骤。

质粒构建的过程,制备方法

质粒构建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技术,原理依赖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其他修饰酶的作用,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载体DNA进行适当切割和修饰后,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再导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的正确表达,可以看到我们最最需要的三样元素:目的片段、酶切载体和连接酶。质粒构建方式多样,常规的T4连接酶,下面就介绍下T4连接酶构建质粒方法,T4连接酶可用于平末端也可用于粘性末端连接,但一般推荐适用黏性末端。

1)  质粒载体制备 质粒载体的制备既可以选择单酶切也可以选择双酶切,一般推荐使用双酶切。其实目的就只有一个,尽量使载体的末端具有特异性,防止自连。

一般目的基因用于克隆表达的情况下,酶切位点的选择要考虑到:

(1 )选择质粒上两个酶切位点的距离不应小于太小(>10bp),否则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对切点的识别,不利于空载体的双酶切。

(2)一般目的基因用于克隆表达的情况下,酶切位点的选择要考虑到:目的基因片段内部不含有所选的酶切位点(不然鉴定阳性重组子双酶切时会将目的基因切断)。

(3)实验后继应用的所有载体(真核、原核、酵母、昆虫)都尽可能含有所选的酶切位点。并且要保证在载体上的插入方向正确(定向克隆)。(不然换载体表达时,还要重新设计引物,以引进新的酶切位点)。

(4)尽可能选比较常用的酶切位点(常用切点酶的价格比较便宜)。

(5)两个酶切点至少隔上3个碱基。

(6)两个酶切点**不要是同尾酶(切下来的残基不要互补),否则效果相当于单酶切。

(7)**使用酶切效率高的酶。

(8)**使用双酶切有共同buffer的酶。


2)目的片段制备

这里我们主要使用PCR扩增的手段,因为我们前面的科创百科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进行过多赘述。准备,首先要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富集。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一种用于扩增复制特定 DNA 片段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PCR 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 DNA 大幅扩增,在克隆前获得大量的目标基因片段。利用引物设计软件如 Primer 5 或 NCBI Primer-BLAST 在线设计引物并合成后,配制 PCR 反应体系:将模板、引物、dNTP、酶、反应缓冲液和 ddH₂O 按比例加入,加好后轻微点离,放入 PCR 仪中扩增目的片段,扩增后通过琼脂糖凝胶检测目的片段大小是否正确。


3)酶切连接

获得目标片段后,要与我们的质粒载体进行连接,必须借助两个工具来实现——酶切工具(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工具(DNA 连接酶),这里使用的内切酶在我们的片段和载体上产生的接口一定要相同,不然DNA连接酶是无法将它们连接上的。配制琼脂糖凝胶(常用浓度 1-2%)后点样,切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选择合适的内切酶将目的片段和质粒载体同时切割,酶切后的片段再次电泳回收,测定浓度后按比例加入 T4 DNA 连接酶,粘性末端载体、目的片段、缓冲液,进行连接后直接转化。


4)转化鉴定

将连接产物加入感受态细胞(常见的感受态细胞:TOP10、DH5α、BL21,他们可是转运过程的小能手,负责质粒的克隆和表达,这里下期科普百科会详细介绍),冰上放置30min、42°C 热激转化或电转化,加入无抗性 LB 培养基,200rpm -37°C 摇床摇 45-60min 后,涂至抗性或者其他筛选平板上,37°C 培养过夜、挑取 3-5 单个克隆摇菌、菌落 PCR 或提取质粒后酶切鉴定、鉴定完毕后送质粒或菌液测序验证。

质粒构建的过程,制备方法

西安齐岳生物可提供的质粒构建服务包括:

(1)过表达质粒构建;

(2)诱导基因的定点突变;(单碱基突变,多碱基突变)

(3)构建基因截短体质粒;

(4)亚克隆质粒构建;

(5)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

(6)通过构建shRNA慢病毒质粒实现基因的敲减

(7)通过CRISPR-Cas9技术实现基因敲除


注意事项:

本产品仅供科研使用,严禁用于人体或其他非科研用途。

使用过程中请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请按照相关文献和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操作,避免误用或滥用。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