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品上市
DMG-SS-PEG,二肉豆蔻酰甘油-二硫键-聚乙二醇
发布时间:2025-03-24     作者:wyh   分享到:

我们公司可提供相关的定制产品,如有需要,请咨询,谢谢!


产品名称:DMG-SS-PEG,二肉豆蔻酰甘油-二硫键-聚乙二醇

DMG-SS-PEG是一种基于脂质-聚合物杂化设计的智能纳米载体,通过二硫键(-SS-)桥接二肉豆蔻酰甘油(DMG)和聚乙二醇(PEG),旨在实现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药物递送。以下从结构特性、作用机制、应用潜力及挑战四方面解析其设计逻辑与功能优势:

1. 结构特性与功能分工

二肉豆蔻酰甘油(DMG)

化学结构:甘油分子通过酯键连接两个肉豆蔻酸(14碳饱和脂肪酸)链,形成双疏水尾部的脂质结构。

作用:作为疏水内核负载脂溶性药物(如紫杉醇、姜黄素),或参与自组装形成胶束/脂质体。

二硫键(-SS-)

氧化还原敏感性:肿瘤细胞内高浓度谷胱甘肽(GSH,2-10 mM)可还原二硫键为巯基(-SH),触发PEG链脱落。

优势:相比单硫键,二硫键对GSH更敏感,响应速度更快。

聚乙二醇(PEG)

亲水保护层:延长血液循环时间(EPR效应),减少蛋白吸附和免疫清除。

修饰灵活性:末端羟基/氨基可偶联靶向配体(如cRGD肽)或成像分子(如Cy5.5)。

2. 作用机制与靶向策略

自组装与药物负载

DMG疏水尾部驱动自组装形成胶束内核,负载疏水药物;PEG亲水链形成外壳,稳定纳米结构。

级联响应性释放

EPR效应被动靶向:纳米胶束通过渗漏的肿瘤血管蓄积。

GSH触发PEG脱落:肿瘤细胞内高GSH断裂二硫键,PEG链分离,暴露DMG内核。

核内体逃逸与药物释放:胶束结构解体后,药物通过扩散或核内体膜破坏释放。

协同增敏机制

DMG可能通过激活凋亡通路(如线粒体途径)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wyh

DMG-SS-PEG,二肉豆蔻酰甘油-二硫键-聚乙二醇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近红外荧光染料、点击化学产品、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二氧化硅及介孔二影产品,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欢迎咨询。


我们可以提供的相关产品

线肽RGD,Arg-Gly-Asp,C12H22N6O6,99896-85-2,

DSPE-PEG-多肽C-LNSSQPS-C,PEG2K,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

DSPE-PEG-ADDIDLLK,ADDIDLLK多肽与DSPE-PEG偶联,PEG2000

多肽CYEQDPWGVKWWY,M2pep,M2型巨噬细胞靶向肽,生物

生育酚琥珀酸TOS,阿霉素Dox,生育酚琥珀酸-阿霉素(TOS-DOX)

生物素标记氨基己酸/维甲酰胺,生物素化的赖氨酸,Biotin-LC

生物素标记紫杉醇,Biotin-Paclitaxel,Biotin-PTX,荧光成像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