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活性炭和碳化硅催化剂载体优缺点比较(一文总结)
催化剂载体又名担体,是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之一。催化活性组分担载在载体表面上,载体主要用于支持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状,而载体本身一般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传统的催化剂载体如氧化铝、氧化硅等氧化物,活性炭,碳化硅等,具有制备简单,原料易于获取,高比面积等优点。但在一些苛刻的反应条件下,例如高温、高压、原料中混有杂质时,将导致催化剂的活性较低、寿命减短。
导热性方面,传统氧化物催化剂载体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的导热性都比较差,氧化铝的导热率26~40W/(m·K),二氧化硅的导热率仅有7.6W/(m·K),而碳化硅的导热率高达100~200W/(m·K)。在强放热反应中,载体的导热性过差将导致反应物的热量难以传递出去,形成“热点”,导致其本身的比表面积下降甚至催化剂活性成分烧结等问题。
机械性能方面,碳化硅材料具有类似金刚石的四面体结构单元,因而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氧化铝、活性炭的不仅容易在运输过程中破碎,还可能被反应过程中的热冲击、机械冲击破坏。
化学稳定性方面,氧化铝、活性炭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于和活性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碳化硅材料性能稳定,耐酸耐腐蚀,例如,高比表面积的SiC即使在氢氟酸或5mol/L的硝酸中仍能保持稳定。
比表面积方面,氧化铝比表面积大于200m2/g,常规活性炭比表面积300~1000m2/g,改良的超级活性炭更是达到2000m2/g以上。高比表面积及细孔结构能保证载体表面均匀支载活性组分,为催化反应提供场所。但是对于碳化硅而言,存在美中不足,这是因为工业上通常采用Acheson法制备SiC材料,即将粉状的C和SiO2混合,加热到2000℃以上通过碳还原法得到SiC。该方法制备的SiC为α-SiC,比表面积在0.1~1m2/g,并不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为了解决比表面积低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个途径:实现高比表面积多孔SiC的制备和对现有低表面积SiC进行表面碳化以获得适合催化应用的多孔表面C层。
西安齐岳生物提供各种催化剂载体/担体产品:
温馨提示: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的产品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