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品上市
DSPE-PEG-ICG 磷脂-聚乙二醇-吲哚菁绿 ICG-PEG-DSPE的吸收/发射波长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5-05-16     作者:zhn   分享到:

DSPE-PEG-ICG是一种磷脂-聚乙二醇-吲哚菁绿复合物,由DSPE、PEG和ICG(吲哚菁绿)组成。ICG发射近红外荧光,适用于深层组织成像、血管造影及光热治疗。DSPE-PEG-ICG可用于构建荧光标记的纳米载体,实现药物或基因的靶向递送和可视化追踪。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转换效率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肿瘤治疗和血管成像。


中英文名称与别称

中文名:磷脂-聚乙二醇-吲哚菁绿

英文名:DSPE-PEG-ICG

别称:ICG-PEG-DSPE


CAS号与基础信息

CAS号:暂无统一编号

分子结构:由DSPE(磷脂)、PEG(聚乙二醇)和ICG(吲哚菁绿)组成。DSPE提供疏水性锚定,PEG增加水溶性,ICG赋予近红外荧光特性。

吸收/发射波长:ICG的激发波长为780 nm,发射波长为830 nm,适用于深部组织成像。

结构式:

DSPE-PEG-ICG

PEG分子量

常见规格包括1000、2000、3400、5000、10000 Da,可根据需求定制。

应用领域

生物成像:用于肿瘤成像、血管成像和深部组织成像。

药物递送:作为荧光标记的脂质体载体,监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释放。

光动力治疗:ICG在光照下产生氧自由基,具有*肿瘤和*菌作用。


简单制备流程

DSPE-PEG合成:通过DSPE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的酯化反应制得DSPE-PEG。

ICG偶联:将ICG的活性酯与DSPE-PEG的氨基或羧基反应,形成共价键。

纯化:通过透析或色谱法去除未反应的ICG和副产物。


发展前景

临床转化:近红外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DSPE-PEG-ICG有望成为重要的临床工具。

技术升级:开发更稳定的ICG衍生物,提高光稳定性和抗光漂白能力。

多功能化:结合靶向配体或治疗药物,实现诊疗一体化。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化工原料、生化试剂、生命科学、原料药、抑制剂、酶、材料科学、化工仪器等领域,产品涵盖合成磷脂、血清、生化试剂、ELISA试剂盒、抗体和抗原、细胞因子、纳米材料、荧光染料、点击化学、实验耗材和仪器设备等。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具备强大的技术和研发实力。 

 

相关产品:           

CY3标记球蛋白

DSPE-PEG2K-CY3

sulfoCY7.5COOH

PCL2K-PEG2K-CY5.5

DSPE-PEG2000-CY7

CY5-肝素钠

cy5.5标记anti-annexin-2

CY5-透明质酸300k

CY5-HA150k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