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品上市
ICG-I型胶原蛋白用于成像、修复及降解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1     作者:hyy   分享到:

【产品名称】:ICG-I型胶原蛋白

【基本介绍】:

ICG-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 Indocyanine Green Complex)是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与I型胶原蛋白相结合的功能性生物材料,近年来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用于成像、修复及降解性评价研究。我们提供这个产品,仅供科研,如有需要,欢迎咨询!

I型胶原蛋白是皮肤真皮层主要的结构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性和支架成形性,是皮肤再生的理想天然材料。ICG则作为FDA批准的近红外染料,在波长约800 nm处具备优异的组织穿透力,可实现实时无创成像。

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两步:

  1. ICG通过非共价吸附或与胶原分子上的氨基发生共价偶联(如EDC/NHS活化);

  2. 调节ICG浓度控制标记密度,避免对胶原纤维形成和生物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ICG标记不仅赋予胶原支架荧光功能,还能在体外和体内成像中监测支架降解过程。植入模型研究表明,ICG-I型胶原支架在近红外成像下呈稳定高信号,信号强度随支架降解逐步降低,可直观反映降解速率。与传统的酶学或重量法相比,这一成像手段更加直观、动态。

降解性研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 酶降解:在胶原酶环境中,ICG标记不显著影响胶原酶的降解速率。

  • 体液稳定性:ICG与胶原结合后,荧光信号稳定性显著提升,避免了ICG游离导致的光漂白。

  • 细胞兼容性:ICG标记对成纤维细胞黏附和增殖无明显影响。

在皮肤组织工程中,ICG-I型胶原支架能够:

  • 提供细胞外基质样支撑,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定向生长;

  • 利用近红外成像监测植入后降解及新生组织替代过程;

  • 在感染或炎症状态下,通过荧光变化辅助早期预警。

未来,ICG-I型胶原蛋白有望与药物、细胞共同构建智能支架,用于深度皮肤缺损修复,实现成像—修复—监测一体化。

ICG-I型胶原蛋白

【基本信息】:

生产地:陕西·西安

纯度标准:≥95%(高纯级)

物理形态:粉末状固体

包装规格:50mg / 100mg / 250mg / 500mg(灵活选量)

贮存要求:低温避光存储

特别声明:本品为科研专用!禁止临床或人体应用!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科研材料研发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纳米材料及化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近红外荧光染料、荧光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多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凭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灵活的定制服务,公司已与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助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相关产品】:

MTS-1-MTS,CAS号:22418-52-6

MTS-2-MTS,55-95-8

MTS-3-NHS,385399-11-1

mPEG-SS-PLA,MW:3400,5000(PLA,DL型),甲氧基聚乙二醇-SS-聚乳酸

mPEG-SS-PLGA

MTS-4-MTS,55-99-2

MTS-4-Oxyl,384342-59-0

MPEG-S-S-PLGA,聚乙二醇双硫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mPEG-SVA,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酸酯

MTS-5-Glucose,550325-52-5

mPEG-Tetrazine,甲氧基聚乙二醇四嗪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