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ICG-PSP荧光-鸡矢藤多糖
【基本介绍】:
ICG-PSP荧光-鸡矢藤多糖纳米探针是一种结合了天然中药活性成分与先进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多功能生物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精准成像研究。我们提供这个产品,仅供科研,如有需要,欢迎咨询!
其核心理念是利用**鸡矢藤多糖(Paederia scandens polysaccharide, PSP)的天然生物活性与黏附性,配合FDA批准的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ICG)**的良好组织穿透与荧光特性,构建具有靶向、成像及治疗潜能的一体化纳米平台。
创新制备策略主要包括两种路径:
物理包载法:通过超声乳化与自组装,将ICG包埋在PSP形成的纳米颗粒内部,稳定性较高;
共价偶联法:利用EDC/NHS活化PSP分子中的羧基与ICG胺基形成酰胺键,实现稳定结合,避免游离ICG在体内快速清除和光漂白。
材料特性与优势:
近红外成像能力强:ICG在780–820 nm波段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可实现深部肿瘤高对比度成像;
天然黏附与靶向性:PSP与肿瘤组织表面受体(如甘露糖受体、TLR4)特异性结合,显著提高纳米颗粒在肿瘤区域的富集;
生物相容性优异:PSP来源天然,可生物降解,ICG为临床常用造影剂,安全性高;
多功能一体化:兼具成像、靶向与潜在治疗(光热效应、免疫调节)功能。
肿瘤精准成像的应用探索:
在结肠癌、小鼠皮下乳腺癌等模型中,ICG-PSP探针表现出以下突出优势:
高富集:注射后2小时内,肿瘤组织的荧光信号达到峰值,相较游离ICG提高了3~5倍;
长循环与高稳定性:荧光信号持续超过24小时,有助于手术引导和实时监控;
背景干扰低:近红外窗口可减少自体荧光,提高成像清晰度。
此外,利用ICG的光热特性,配合808 nm激光照射,可在肿瘤区域产生局部高温,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形成“诊疗一体化”策略。
未来应用前景:
ICG-PSP荧光探针有望在多种实体瘤的术中导航、药物递送监测、靶向治疗等领域得到临床转化。同时,可通过与药物、免疫调节剂、核酸等联合负载,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实现精准治疗与影像监测的深度融合。
【基本信息】:
生产地:陕西·西安
纯度标准:≥95%(高纯级)
物理形态:粉末状固体
包装规格:50mg / 100mg / 250mg / 500mg(灵活选量)
贮存要求:低温避光存储
特别声明:本品为科研专用!禁止临床或人体应用!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科研材料研发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纳米材料及化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近红外荧光染料、荧光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多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凭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灵活的定制服务,公司已与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助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相关产品】:
MTS-DB,1041392-69-1
MTS-DB,CAS号:1041392-69-1
MTS-DMPA,359436-82-1
MTSEA-Biotin,162758-04-5
MTSEA-BIOTINCAPCAPCAP
MTSEA-Bromide,16599-33-0
MTSEA-Bromide,CAS号:16599-33-0
MTSEA-Chloride,37597-96-9
MTSEA-Chloride,CAS号:3759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