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硫化铜纳米球合成(Mesoporous CuS Nanospheres Synthesis)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zhn   分享到:
介孔硫化铜纳米球合成(Mesoporous CuS Nanospheres Synthesis)
介孔硫化铜(CuS)纳米球是一种结合了半导体性质和高比表面积结构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热治疗、光催化、电化学储能及传感器等领域。其合成通常基于溶剂热或水热方法,辅以模板剂控制其介孔结构。
合成方法:
常见的合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前驱体配置:以Cu(NO₃)₂·3H₂O或CuCl₂为铜源,硫脲(Thiourea)或Na₂S为硫源。
模板剂引入:加入如P123、F127或CTAB等表面活性剂,用以形成有序或无序的介孔结构。
反应条件控制:在溶剂热条件下(120–180°C)反应数小时,反应时间和温度决定了晶体结构、粒径和孔结构。
后处理:产物洗涤、离心、干燥,并经热处理去除模板剂,形成介孔结构。
结构特性:
介孔CuS纳米球通常具备直径在50–200 nm范围、比表面积超过100 m²/g,孔径分布集中在2–10 nm之间。其内部硫化铜晶体结构多呈六方相(hexagonal),具有良好的电荷转移性能。
应用方向:
光热治疗:强NIR吸收能力和热转换效率;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介孔结构促进硫负载和多硫化物固定;
催化剂载体:高孔隙率可负载多种催化金属。
产地:西安齐岳生物
用途:科研
以上资料由齐岳生物小编zhn提供,仅用于科研
相关产品:
PS微球80nm
PS微球2μm
红色荧光PS微球,100nm
橙色荧光PS微球,10μm
绿色荧光PS微球,15μm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3μm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8μm
金刚烷-mPEG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