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资料 > 金属催化
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偶联反应)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zhn   分享到:

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偶联反应)

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偶联反应) 

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零价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

该反应由铃木章在1979年报道,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很广,具强的底物适应性及官能团容忍性,常用于合成多烯烃、苯乙烯和联苯的衍生物,从而应用于众多天然产物、有机材料的合成中

Suzuki–Miyaura反应是由铃木章(Akira Suzuki)与宫浦健夫(Norio Miyaura)于1979年开发的一种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主要用于有机卤化物(如芳基卤化物)与有机硼化合物(如芳基硼酸)的偶联生成碳-碳键,广泛用于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天然产物修饰中。

该反应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反应物与组分:卤代芳烃(如溴代苯)、有机硼酸或硼酸酯、钯催化剂(如Pd(PPh₃)₄)、碱(如K₂CO₃、NaOH)、溶剂(如THF、水或乙醇等)。


基本反应机理包括三个步骤:
1)钯(0)催化剂与芳基卤代物发生氧化加成,形成钯(II)中间体;
2)有机硼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迁移反应(transmetalation),将芳基转移到钯中心;
3)还原消除(reductive elimination)生成C-C键,同时再生钯(0)催化剂。


优点包括:

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

芳基硼酸稳定、易于制备;

可用于制备复杂的生物活性化合物、OLED材料、共轭聚合物等。


应用实例:

生物活性分子合成(如非甾体*炎药Celecoxib);

多芳基结构的构建(用于OLED等电子材料);

多步合成中的交叉偶联策略。

微信截图_20250709140441.png

产地:西安齐岳生物

用途:科研 

以上资料由齐岳生物小编zhn提供,仅用于科研  

相关推荐:            

CAS:7439-93-2,锂

CAS:1314-20-1,氧化钍

CAS:167416-28-6,(R)-(-)-1-[(S)-2-( 二环己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二环己基膦

"CAS:103616-89-3中文名称 2-氯-L-苯丙氨酸"

CAS:103577-45-3中文名称兰索拉唑

CAS:103577-40-8中文名称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甲基]硫基]-1H-苯并咪唑

CAS:10356-76-0中文名称5-氟脱氧胞苷

CAS:14657-64-8,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

CAS:14592-56-4,双(乙腈)氯化钯(II)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