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资料 > 生物相关
2922224-70-0,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结构式
发布时间:2025-08-22     作者:zyl   分享到:

英文名称: Butanedioic acid, compd. with 1,10-phenanthroline (1:4)

MF: C12H8N2.1/4C4H6O4

MW: 838.91

CAS: 2922224-70-0

用途:科研

状态:固体/粉末/溶液

保存:冷藏

供应: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utanedioic acid, compd. with 1,10-phenanthroline (1:4)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是一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由两个菲啰啉(porphyrin)单元通过共价或非共价方式偶联形成,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被质子化,表现出独特的光学和化学特性。菲啰啉是一种含氮杂环的芳香族大环配体,因其能够螯合金属离子并形成稳定的金属复合物而在配位化学、光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中具有广泛应用。二聚化的结构不仅增强了分子的电子共轭效应,还提供了更丰富的化学功能化位点,而质子化则进一步改变了其电子分布和光学性质,使其在分子探针、光敏材料和生物化学研究中显示出特殊价值。

化学结构与性质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分子结构通常由两个菲啰啉核心通过直接共轭或桥联连接形成二聚体。每个菲啰啉单元具有四个吡咯环,通过亚甲基或苯桥等方式相连,形成扩展的π共轭体系。质子化通常发生在菲啰啉环上的吡咯氮原子,通过加质子形成正电荷,从而改变分子的电子密度和酸碱特性。这种质子化过程可提高分子的溶解性,改变其在极性溶剂中的光吸收与荧光性质,并增强分子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

物理性质上,质子化二聚菲啰啉通常为深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或二氯甲烷。其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出显著的 Soret 峰和 Q 峰,且质子化后峰位会发生红移或蓝移,反映出分子电子结构的变化。此外,由于质子化赋予分子正电荷,使其在水溶液或酸性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与溶解性。

应用领域

光电子学与材料化学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高度共轭π体系和可调的电子结构使其成为光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它可以用于光敏器件、太阳能电池、有机光电二极管(OPD)以及光催化体系中。质子化后的电子性质可调节光吸收范围和电子迁移速率,从而优化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催化性能。

金属螯合与催化研究
由于菲啰啉单元上含有吡咯氮,质子化二聚菲啰啉能够螯合多种金属离子,如Fe²⁺、Co²⁺、Zn²⁺、Cu²⁺等。金属配合物在氧化还原催化、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以及有机反应催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二聚结构的存在可以提供多位点金属配位,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生物化学与分子探针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可用作荧光探针或分子传感器。在生物体系中,其荧光性质对酸碱环境、金属离子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状态敏感,可用于细胞成像、pH检测及金属离子分析。 

相关推荐:

CAS:115534-33-3,TMA-DPH

ER-TrackerGreen,730931-46-1

1801695-60-2|Me-tetrazine-Disulfo-Cyanine3

CypHer5,CAS:312961-83-4

894095-98-8,β-D-glucuronide-pNP-carbonate

1185760-22-8,四磺酸-环己烯CY7-酪胺(三氟乙酸盐)

Cyanine5.5 azide,1557136-25-0

59156-70-6,Di(N-succinimidyl)adipate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