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7.5-Cysteine,CY7.5修饰半胱氨酸的化学机理研究
CY7.5-Cysteine 是一种将近红外荧光染料 CY7.5 与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Cys)通过共价键偶联得到的荧光探针分子。其基本结构特点是 CY7.5 的多烯共轭体系提供强烈的近红外吸收和发射信号(发射波长通常在 780–800 nm 区间),而半胱氨酸端则通过其巯基(–SH)、氨基(–NH2)或羧基(–COOH)作为反应位点,实现与染料上的活性基团(如 NHS 酯、马来酰亚胺、异硫氰酸酯等)的共价偶联。通过这种修饰,CY7.5 不仅获得了氨基酸的生物亲和性,还引入了可进一步参与化学反应的功能基团,使其成为化学研究和生物材料功能化中的重要工具分子。
在化学研究中,CY7.5-Cysteine 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活性与化学机理研究
半胱氨酸分子具有三种常见反应位点:氨基可参与酰胺化反应,羧基可进行酯化或缩合反应,而巯基则在选择性偶联反应中尤为重要,例如马来酰亚胺-巯基加成、碘乙酰化、或通过二硫键的可逆耦合。CY7.5 修饰后的半胱氨酸在荧光信号的指示下,可以实时追踪这些反应过程,从而帮助研究者理解巯基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二硫键交换反应等在分子水平的机理。例如,CY7.5-Cys 可用于监测巯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或者作为模型探针研究巯基在多肽自组装中的化学动力学。
2. 蛋白质与肽类化学研究
CY7.5-Cysteine 常被用作荧光标记单元,通过其巯基与蛋白质或肽段上的特定位点发生选择性偶联。由于半胱氨酸在蛋白质中分布有限且具有独特的化学活性,CY7.5-Cys 可以作为选择性标记试剂,用于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二硫键断裂与形成过程,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同时,荧光信号的输出能让研究者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实时跟踪这些分子事件,从而在化学生物学中提供直接证据。
3. 纳米材料与表面修饰研究
CY7.5-Cysteine 的氨基和巯基均可作为修饰基团连接到纳米材料表面(如金纳米颗粒、量子点、二维材料或聚合物微球)。在这些体系中,Cys 作为桥梁分子可以实现染料的固定化,同时为表面引入进一步的功能化位点(如羧基或巯基)。因此,CY7.5-Cys 被用于构建荧光标记纳米探针、荧光微球以及荧光-金属杂化材料,用于化学传感器和催化反应体系的研究。
4. 反应选择性与分子识别研究
CY7.5-Cysteine 在化学选择性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修饰后的半胱氨酸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探索巯基对不同亲电试剂的反应偏好,例如在迈克尔加成、亲核取代、或氧化反应中的选择性差异。同时,CY7.5 荧光团为这些反应提供了实时监测手段,可通过荧光强度或寿命的变化来定量分析反应进程和产物形成。
5. 应用与展望
CY7.5-Cysteine 在化学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包括:作为荧光探针参与酶催化机理研究(如半胱氨酸蛋白酶)、作为表面功能化单元构建新型功能材料、在氧化还原化学中追踪硫代化学反应路径,以及在药物化学研究中用于研究半胱氨酸修饰药物的偶联与稳定性。其近红外荧光特性尤其适合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信号检测,为基础化学和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独特工具。
总的来说,CY7.5-Cysteine 融合了近红外荧光团的光学优势与半胱氨酸的反应活性,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研究硫化学与氨基酸反应性的理想模型,还在分子探针、材料功能化以及化学生物学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要不要我也帮你写一篇 CY7.5-Glutathione(CY7.5修饰谷胱甘肽) 的 800 字描述?这样可以和 CY7.5-Cysteine 形成体系化的氨基酸/多肽修饰荧光探针资料。
产品名称:CY7.5-Cysteine
纯度:95%+
性状:固体或液体
储藏条件:-20°C干燥避光保存
包装规格:50mg 100mg 250mg 500mg(按需提供)
厂家:齐岳生物
关于我们
齐岳生物供应近红外荧光花菁染料标记各种官能团的定制服务,如活性酯(NHS酯)、马来酰亚胺(MAL)、叠氮(N₃)、炔基(alkyne)等,便于与蛋白质、肽、多糖、抗体、寡核苷酸、纳米颗粒等共价偶联。可选择多种功能团与目标分子进行精准结合,实现对蛋白质、多肽、抗体、核酸或纳米材料的荧光修饰。此外,齐岳生物还提供定制染料标记服务,包括肽类、蛋白类、小分子、糖类等不同类型标的物,满足用户在科研、成像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应用。
推荐产品:
花菁染料CY5标记5`-二磷酸鸟嘌呤核苷-岩藻糖二钠盐 CY5-GDP-L-fucose 15839-70-0
花菁染料CY5标记a-酮戊二酸 CY5-α-KG 328-50-7
花菁染料CY5标记CAQK多肽;CY5-CAQK
花菁染料CY5标记CKAAKN多肽;CY5-CKAAKN
花菁染料CY5标记cRGDyK修饰的脂质体 CY5-cRGDyK-Liposome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AXC.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