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7-DSPE,CY7标记1,2-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原理
CY7-DSPE是一种将近红外荧光染料Cyanine7(CY7)化学偶联至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酰乙醇胺(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 DSPE)的功能性磷脂分子,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可视化构建。DSPE属于磷脂衍生物,由甘油骨架、两个硬脂酰基和磷酰乙醇胺组成,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膜融合能力,可自组装形成脂质体或脂质纳米颗粒。通过CY7偶联,DSPE分子获得近红外荧光功能,可在构建纳米载体时实现体内外追踪和分布监测。
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原理依赖于DSPE的两亲性结构和CY7标记的荧光特性。DSPE分子中的疏水脂肪酸链可与其他磷脂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纳米粒子核心,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或脂质体膜结构;亲水的磷酰乙醇胺头部位于外层,与水相形成稳定的界面,同时为CY7的偶联提供化学位点。CY7通常通过活性基团(如CY7-NHS酯或CY7-MAL)与DSPE的乙醇胺羟基或氨基形成共价键,使荧光标记紧密固定于脂质表面,不干扰脂质自组装和膜结构稳定性。
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时,CY7-DSPE可与其他磷脂(如胆固醇、PEG修饰磷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薄膜水化法、超声乳化或微流控等方法自组装成脂质体或纳米颗粒。CY7-DSPE的存在使载体表面具有荧光信号,能够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实时监测载体的分布、细胞摄取及组织累积情况。其荧光波长(吸收约750 nm,发射约770–790 nm)在近红外区间,组织自发荧光干扰小,穿透能力强,适合深部成像和动态追踪。
此外,CY7-DSPE在药物递送系统中还能提供附加功能。通过表面偶联策略,可进一步修饰靶向配体(如肽、糖类或抗体)实现受体介导的靶向递送,同时保留荧光示踪功能。其两亲性结构有助于载体与细胞膜融合,提高药物释放效率和载体稳定性。纳米粒子形成后,可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粒径及形貌,UV-Vis和荧光光谱确认CY7标记的存在及强度。
综上,CY7-DSPE通过化学偶联实现磷脂分子的近红外功能化,结合DSPE的自组装能力和两亲性特点,可构建稳定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脂质双层形成载体核心,CY7标记实现荧光示踪,同时可进一步功能化表面,实现靶向递送与药物释放监控,为现代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可靠工具。
产品名称:CY7-DSPE,CY7标记1,2-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酰乙醇胺
纯度:95%+
规格:mg/g
用途:科研
状态:固体/粉末/溶液
推荐产品:
荧光素标记脱硫生物素 FITC-Desthiobiotin
荧光素标记新生靶向肽 FITC-NGR
荧光素标记阳离子肽 FITC-Temporin-1CEa
荧光素标记伊维菌素 FITC-Ivermectin
荧光素标记异麦芽六糖 FITC-Isomaltohexaose
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小编a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