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马来酰亚胺-吲哚菁绿
英文名称:maleimide-ICG
CAS:2143933-81-5
maleimide-ICG(马来酰亚胺 - 吲哚菁绿),CAS 号为 2143933-81-5,是一种将马来酰亚胺活性基团与吲哚菁绿(ICG)荧光染料通过化学连接构建而成的功能性分子探针,兼具马来酰亚胺的巯基特异性反应活性与 ICG 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功能,在生物分子标记与活体成像研究中应用广泛。
吲哚菁绿(ICG)作为该探针的光学核心部分,具备典型的近红外荧光特性,其激发波长约为 780 nm,发射波长约为 820 nm,处于生物组织光学窗口(700 - 1000 nm)范围内。这一特性使得 ICG 发出的近红外荧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有效穿透皮肤、肌肉等组织,同时可显著减少生物组织自身(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组织中的水和脂肪)的自发荧光干扰,降低成像背景信号,提升成像的清晰度与信噪比,非常适合用于活体生物组织的深层成像与动态监测。此外,ICG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通过肝脏代谢,并随胆汁排出体外,无明显长期毒性与蓄积性,这一优势使其在临床前研究及部分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马来酰亚胺基团是该分子探针实现特异性标记的活性单元,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活泼的双键,能够与生物分子中游离的巯基(-SH,又称硫氢基)发生高度特异性的亲核加成反应,形成稳定的硫醚键。这种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仅针对巯基发生,不会与生物分子中常见的氨基、羧基、羟基等其他基团发生非特异性反应,有效避免了非特异性标记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该反应的条件温和,可在生理 pH(通常为 6.5 - 7.5)和常温环境下高效进行,反应速度快,且形成的硫醚键稳定性高,不易在体内生理环境下解离,能够确保标记效果的持久性。生物分子中的巯基广泛存在于多种重要分子中,如蛋白质(如抗体、酶、信号蛋白等,常来源于半胱氨酸残基侧链)、多肽、某些核酸衍生物以及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这为 maleimide-ICG 提供了丰富的标记靶点。
在分子结构设计上,马来酰亚胺基团与 ICG 分子之间通过一段稳定的连接臂(如短链烷基、聚乙二醇片段或其他惰性有机链)进行共价连接。连接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方面需保证马来酰亚胺基团的反应活性不受 ICG 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确保其能顺利与目标生物分子的巯基结合;另一方面要避免 ICG 分子的光学特性因连接臂的引入而发生改变,维持其优异的近红外荧光性能。同时,连接臂的亲水性与空间结构还可优化整个探针分子的水溶性,减少其在生物体内的非特异性聚集,提升生物相容性,确保探针能在体内有效循环并到达目标标记部位。
在应用场景方面,maleimide-ICG 凭借其巯基特异性标记与近红外成像能力,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在生物分子标记领域,可用于特异性标记含巯基的蛋白质(如抗体、酶、细胞表面受体蛋白)、多肽或核酸衍生物,制备荧光标记的生物探针。例如,标记特异性抗体后,可通过荧光成像技术追踪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与靶标分子的结合情况,或用于体外免疫检测(如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精准定位与定量检测。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用于标记细胞内或细胞表面的含巯基生物分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些分子的动态变化、亚细胞定位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助力细胞信号通路、细胞代谢等机制的深入探究。在活体成像与疾病诊断领域,标记靶向性生物分子(如肿瘤特异性抗体、靶向肽)后,将 maleimide-ICG 探针注入动物体内,探针可随靶向分子到达肿瘤部位并特异性结合,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变化,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此外,在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中,也可利用 maleimide-ICG 标记含巯基的药物载体(如脂质体、纳米颗粒),通过荧光成像追踪药物载体在体内的循环、分布及靶向递送效率,为药物载体的优化设计提供实验支持。
产地:西安
规格:50mg 100mg 500mg
纯度:95%
状态:固体/粉末
储藏条件:冷藏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可提供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顺磁/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近红外荧光染料、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点击化学产品、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
更多推荐:
ICG-Tetrazine,吲哚菁绿-四嗪,吲哚菁绿-四嗪
diSulfo-ICG-azide,水溶性 ICG 叠氮化物,二磺酸基-吲哚菁绿-叠氮化物
ICG-N3,azide-ICG ICG 标记的叠氮化物,吲哚菁绿-叠氮化物
ICG Carboxlaic acid,181934-09-8,吲哚菁绿羧酸
小编:HLL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