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DSPE-CY7,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花青7的合成路径与关键步骤
1. 化学结构与组成
核心模块:
DSPE基底: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分子式C₄₁H₈₂NO₈P,分子量约748 g/mol),由两条饱和硬脂酸链(C18)、甘油骨架和磷酰乙醇胺头基组成,具有高相变温度(Tm≈74°C),形成稳定脂质双层。
Cy7(花青素7):近红外荧光染料(激发/发射波长750-800 nm),含共轭芳香体系和磺酸基团(-SO₃⁻),增强水溶性及生物兼容性,组织穿透深度达8-10 mm,适配活体成像。
连接方式:通过化学键(如酯键、酰胺键或PEG链)共价偶联,形成DSPE-CY7结构,保留DSPE的两亲性和Cy7的荧光特性。
2. 合成路径与关键步骤
合成逻辑:
化学偶联:通过酯化反应或NHS活化酯法将DSPE与Cy7共价连接,或通过PEG链作为连接臂(如DSPE-PEG-CY7)。
纯化与表征:透析、HPLC纯化,通过NMR(δ 3.6 ppm PEG峰、δ 4.1-4.44 ppm DSPE糖环峰)、质谱和荧光光谱验证结构与纯度(≥95%)。
优化策略:调节Cy7密度(如5-20 mol%)平衡荧光强度与自猝灭效应;添加胆固醇或膜流动性调节剂,稳定脂质体结构并提升光热转化效率。
3. 优势与挑战
优势:
高靶向性:DSPE的磷脂结构与Cy7的近红外特性结合,实现肿瘤精准成像与靶向递送。
低背景干扰:近红外荧光穿透深、背景低,适配深部肿瘤成像。
生物兼容性:DSPE与Cy7均为生物兼容材料,毒性低,降解性良好。
挑战:
合成复杂性:多步骤反应需高纯度中间体,成本较高;批次一致性需优化。
稳定性控制:需平衡Cy7荧光稳定性与DSPE的化学稳定性,避免光漂白或水解失效。
临床转化:需验证长期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规模化生产工艺,满足监管要求。

关于我们: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近红外荧光染料、点击化学产品、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二氧化硅及介孔二影产品,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欢迎咨询。
我们能提供的产品
DSPE-PEG-SP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大豆蛋白
DSPE-PEG-SO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硫酸酯
DSPE-PEG-SNLP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龙葵多糖
DSPE-PEG-SMPB 磷脂-聚乙二醇-SMPB
DSPE-PEG-Silane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硅烷
DSPE-PEG-Silane 磷脂-聚乙二醇-硅烷
DSPE-PEG-SIH4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SIH4




齐岳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