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资料 > 生物偶联
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EAM-2,2125661-97-2的基本信息与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5-11-03     作者:zyl   分享到:

英文名称: EAM-2

中文名称: EAM-2

MF: C12H18BrN5O4

MW: 376.21

CAS: 2125661-97-2

用途:科研

状态:固体/粉末/溶液

保存:冷藏

供应: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mage.png

化合物基本信息与结构特征

名称:EAM-2 (CAS号 2125661-97-2)

类别:线粒体膜电位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ΔΨm) 检测用的荧光探针

结构特点:通常此类探针具有带正电荷的脂溶性或亲脂性荧光分子骨架,以利用线粒体内膜强负电位(≈ –150 ~ –180 mV)促进探针在活化状态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形成累积。

功能定位:当线粒体膜电位维持正常水平时,探针可富集在线粒体内并发出强荧光;当膜电位发生损失(如去极化)时,探针释放或分布改变,荧光信号显著变化。

检测原理与配套机制

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是细胞内线粒体通过电子传输链(ETC)产生的电化学跨膜差,维持 ATP 合成、Ca²⁺调控、细胞凋亡启动等关键功能。探针检测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细胞摄取:探针由细胞外进入细胞质,穿透细胞膜。

膜电位驱动累积:由于线粒体基质内膜具有强负电位,带正电荷的探针受电势驱动进入并富集于基质或内膜空间。

荧光响应:在膜电位正常状态下,探针集中并发出稳定荧光;当膜电位丧失(如用去极化剂 CCCP、FCCP、抗氧化链抑制剂等处理)时,其内积累减少或释放至细胞质,引起荧光强度下降或荧光分布改变。

定量/定性分析:可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或微孔板读数器检测。探针强度、位置、荧光转变可用作线粒体功能、细胞活力、凋亡早期信号等指标。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科研试剂、多肽、小分子PEG衍生物、石墨炔(graphyne)发光材料、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超分子、光刻胶、催化剂、光电材料、MAX相陶瓷,碳纳米管、原料、纳米材料、钙钛矿、蛋白质交联剂、光引发剂,脂质体、合成磷脂的研发、定制合成、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sulfo-Cy7-DFO,水溶性-花青染料Cy3-去铁胺

CF405L Wheat germ agglutinin,CF405L标记小麦胚芽凝集素

Deferoxamine Impurity 7,1810009-29-0

ER-Tracker Red,BDP TR Glibenclamide

Alexa Fluor350 Streptavidin,AF链霉亲和素偶联物

Alexa Fluor647 Streptavidin,Alexa Fluor 647 链霉亲和素偶联物

AF 555标记小麦胚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AF555

基于Alexa Fluor 568的小麦胚芽凝集素

DBCO-PEG11-NH2,二苯并环辛炔-十一聚乙二醇-氨基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