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品上市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发布时间:2023-11-07     作者:axc   分享到: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包括脂质载体、核酸和佐剂,核酸和佐剂均负载于脂质载体的内部及外部,粒径为0.8um~50um。微米级脂质复合物在注射部位驻留时间更长,更容易被注射部位的抗原提呈细胞摄取从而引发机体反应,在递送药物进入细胞时,能够同时递送引发反应的核酸药物和佐剂并获得协同作用,相较于常用的纳米级脂质载体,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具有速释和缓释的效果;此外荷负电的佐剂还能够中和核酸脂质复合物的表面电势,使其吸附更紧密,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

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有三种:纳米粒、脂质体、脂质体-纳米粒。纳米粒的种类有:金纳米粒子、碳、sio、铁、聚合物类等。常见的聚合物纳米粒有聚乙二醇(PEG)和聚乳酸-基乙酸共聚物(PLGA)。图 1-4 是由两段共聚物通过白组装形成的聚合物纳米粒,疏水聚合物可以用来装载药物,亲水部分可以于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实现靶向性。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

脂质类-纳米粒是将脂质体附着在纳米粒子上形成的核-壳结构,弥补了脂质体和纳米粒的缺点,同时又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不仅使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脂质体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脂质体-纳米粒(图 1-6) 包括三种功能不同的组分:疏水的核,可以装载脂溶性药物:亲水的壳,可以避免载体被体内的免疫系统所识别,提高体内载体的循环时间;在聚合物核表面还有一层磷脂分子层,它位于核、壳的中间层,可以减少载体在体内的自由扩散,并阻止水溶液渗透进载体内部(32)。脂质体-纳米粒的这种结构使其具有更长的药物释放时间和较好的药物装载能力。

微米级脂质复合物

脂质体产品目录

DOPG:DOPC (2:98) Liposomes

DOPG:DOPC (1:99) Liposomes

DOPG:DOPC (0.5:99.5) Liposomes

DOTAP:DOPC (50:50) Liposomes

DOTAP:DOPC (40:50) Liposomes

DOTAP:DOPC (30:70) Liposomes

DOTAP:DOPC (20:80) Liposomes

DOTAP:DOPC (10:90) Liposomes

DOTAP:DOPC (5:95) Liposomes

DOTAP:DOPC (2:98) Liposomes

DOTAP:DOPC (1:99) Liposomes

DOTAP:DOPC (0.5:99.5) Liposomes

Cardiolipin Liposomes

18:1 Cardiolipin (TOCL) Liposomes

14:0 Cardiolipin (TMCL) Liposomes

温馨提醒: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AXC.2023.11.07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