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剪切流诱导的表面固定化脂质体的纳米管化
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12/ra/c2ra00629d
作者:Yurina Sekine ab、 Keita Abe a、 Akitaka Shimizu a、 Yoshihiro Sasaki † * ac、 Shin-ichi Sawada d和 Kazunari Akiyoshi
节选:
流体流动由一个封闭的通道腔室(μ-Slides VI,ibidi GmbH,德国慕尼黑)产生,该腔室可以避免弯月面和干燥效应,从而在腔室流道的较大区域内施加均匀的层流剪切流。该流道(亲水性;长 17 mm;宽 3.8 mm;高 0.4 mm)位于两个储液器之间,储液器通过鲁尔接头和硅胶管连接到计算机控制的注射泵(REGATO 100,KD Scientific,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斯顿)(图 1a )。巨型脂质体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相互作用固定在该腔室内(图 1b),基本与文献所述一致。12简而言之,将流道装满白蛋白牛生物素酰胺己酰 (BSA-生物素) 溶液 (2 mg mL −1溶于HEPES 缓冲液中,10 mM,pH 7.4),孵育 10 分钟,然后用HEPES 缓冲液冲洗,得到生物素包被的通道。此过程重复两次,直至腔室表面完全被生物素-BSA 覆盖,如前所述。13然后将溶于HEPES 缓冲液的链霉亲和素 (II 型,1 mg mL −1 )添加到生物素包被的通道中,并在 40 分钟内吸附。*后,用HEPES 缓冲液冲洗通道两次。将由不同摩尔比的1,2-二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 (DOPC) 和生物素修饰的磷脂(1,2-二硬脂酰-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 [生物素基(聚乙二醇)-2000],DSPE-生物素) 组成的巨型脂质体引入流道,静置 10 分钟,使脂质体固定在通道内壁上。通过在果糖溶液14中温和水化脂质薄膜来制备巨型脂质体,并用少量 (0.5 mol%) 荧光脂质探针标记脂质体的双层,用于荧光显微镜检查(配备 DP70 彩色CCD 相机的Olympus IX71落射荧光显微镜,日本 Olympus)。
当剪切流(300 μL min −1 ,持续 2 分钟)施加到固定含有 1 mol% DSPE-生物素的脂质体的通道时,荧光显微镜图像(图 2a )清楚地显示了管状结构,而观察到一些荧光团斑点,表明脂质体没有纳米管形成。该流速相当于 5 μN cm −2的剪切应力。在当前条件下,至少 40% 的脂质体(基于脂质体的数量)形成了纳米管。显微图像的荧光强度分析显示,直径小于 500 nm,分布范围为 17%,但由于荧光显微镜的光学限制,很难从显微图像中确定纳米管的确切直径。在大多数情况下,纳米管的延伸(下游)末端与其他脂质体相连,如图 2a所示。在相同的流动条件下,不含 DSPE-生物素的脂质体被从流道中冲走(数据未显示)。另一方面,当包埋有相对高浓度 DSPE-生物素(4 mol%)的巨型脂质体被固定并受到相同的剪切流时,脂质体结构保持在通道壁上(图 2b)。该结果表明脂质体的强结合抑制了管化。为了评估管化方向,在 5 到 10 个视图中记录了纳米管轴和流动方向之间的角度(θ ),并每 1°绘制纳米管数量(n )对θ的图(图 2c)。在管化方向上发现了强烈的偏差,表明纳米管的形成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
西安齐岳生物提供相关产品:
DSPE-PEG-LyP-1(CGNKRTRG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靶向蛋白)
mPEG-DLPE
DODMA
DSPE-PEG-Alkyne
MPG-PEG-DSPE
DOTMA
DOPE-PEI
DSPE-PEG-TAT
DSPE-PEG-APRP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新生血管靶向肽)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各类期刊或文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