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科研动态
可逆的2D到3D共价有机骨架(COF)转换
发布时间:2020-08-27     作者:HAPPY   分享到:

【研究背景】

聚合物交联在橡胶的硫化中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它是胶粘剂和结构材料的配制,光刻微/纳米加工,3D打印和许多其他应用中的关键过程。在交联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共价键可以提高机械强度,改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含烯烃的聚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由于具有可逆性而特别受关注,这为自修复塑料和动态材料创造了新的机遇。在大多数情况下,交联是无定形过程,可将无定形3D固体中的卷曲聚合物链转化。然而,也有一些实例,其中固态的反应性基团的超分子自组装能够进行拓扑反应,由此前体的顺序限定了(交联的)产物的结构。晶体工程方法已用于指导二芳基亚乙烯基单体的组装,以促进固态[2+2]光二聚化。与此同时,2D的层状共价有机框架材料(2D layered COF)作为新型材料,因为其高表面面积、可改变的分子和晶体结构、和类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至今所报道的后合成修饰COF来加入引入新功能的方法都局限在2D COF的单层或双层中,不能**可控地改变其3D的结构。

【成果简介】

近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Dmitrii Perepichka教授研究组报道了能够实现2D聚芳乙烯COF有序转化为3D环丁烷COF晶体-晶体可逆转换的方法这是一个报道有序2D到3D的COF-COF转变。该工作以标题“Transformation between 2D and 3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Reversible [2+2] Cycloaddition“发表在**化学期刊JACS上。

图文导读】

本文报道了拓扑聚合:它将π堆积的2D聚(亚芳基乙烯基)片材转变为完全共价,环丁烷连接的3D晶态多孔固体。通过光诱导的亚乙烯基连接的亚苯基亚乙烯基(P2PV)和萘亚乙烯基(P2NV2D COF的光诱导[2+2]环加成反应,可传递亚苯基环丁烯(P3PcB)和萘环丁烯(P3NcB3D COF。通过在200 °C下加热COF,可以逆转COF层的这种交联,从而打开应变环丁烷环并恢复聚(亚芳基亚乙烯基)网络。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展示了这种转变对COF电子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光学(吸收,发光)光谱和酸滴测量探测了诱导的差异。最后进一步阐明了2D3D转换对COF的气体吸收,剥落和离子(Li+H+)传输特性的影响。

合成方案 P2PVP2NVCOFs的合成,光诱导[2+2]环加成成P3Pc和BP3NcB,以及热循环逆转。绿色箭头指向环丁烷键中的键(断裂会导致逆反应),红色箭头指向三嗪和苯环之间的单键(超声降解时断裂会导致片状结构穿孔

1 P2PVP3PcBP2PV-RIR a13C交叉极化幻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图 b)的比较。


图2. a)P2PV,b)P3PcB,c)P2NV和d)P3NcB的PXRD图(红色点),具有Pawley精修(空白线,蓝色残差)和相应的分子模型(顶部:(001)平面)


 非局部密度泛函理论(NLDFT)分析得到的 (a) N2吸附/脱附等温线 (b) 孔径分布图


4 在甲醇中湿磨剥落的P2PV a)和P3PcB b)的HRTEM图像。 c-e)在浓硫酸中搅拌而剥落的 cP2PV dP3PcBTEM图像 e)在H2SO4中超声处理进一步剥离致穿孔的P3PcB


通过X光衍射和**原理计算发现原2D平面的晶格基本保留,而在聚环丁烷交叉链接的方向大幅扩展。BET比表面积证实了这一结果:COF的表面积由880 m2/g增加到了1037 m2/g,并且计算显示其保留了原2D结构的纳米孔,并新添了3D平面的小纳米孔。高分辨透射电镜能够清晰揭示2D COF的层状结构,而在3D COF中其只能看到六边形的结构。2DCOF在硫酸下能够轻易将单层从堆积的层状结构中分开,而交联后的COF却不能。

5  P2PV(a,红色)和P2NV(c,紫色),其光环化产物P3PcB(a,蓝色)和P3NcB(c,黑色)(卤素灯照射)以及裂环产物P2PV-R (a,橙色)(加热至200℃)的漫反射光谱, a)里的小插图显示了P2pV,P3PcB和P2PV-R的颜色。b和d)在卤素灯照射下P2PV b)和P2NV d)的荧光光谱的演变;插图显示了辐照前后P'PV b)和P2NV d)在己烷中的悬浮液照片。


6  DFT计算得出的单层P2PV a)和P3PcB b)的能带结构


7. H2SO4掺杂的P2PVP3PcB的漫反射光谱与原始COF光谱和2,4,6-三(E-苯乙烯基)-1,3,5-三嗪(TST)在H2SO4中的溶液吸收的比较,插图为掺酸材料的照片。


图8. 浸入LiClO4固体的P2PV和P3PcB的Li NMR测量(10 KHz,魔角旋转)的饱和恢复图,全部在约40%RH下。


图9. a)40%RH 和b)真空干燥并用碳酸二甲酯润湿条件下,LiClO4浸渍的P2PV(红色)和P3PcB(蓝色)粒料的奈奎斯特图和相关拟合。c)温度相关的锂离子电导率的Arrhenius图。d)H2SO4处理的P2PV和P3PcB(40%RH)的奈奎斯特图和相关拟合。所有测量均在1 MHz至1 Hz频率范围内进行,振荡电压为50 mV。

环丁烷的形成破坏了π电子共轭。在P2PV COF中,环加成的交联导致原COF荧光猝灭,因为其破坏了2D的电子共轭。但另一种P2PN COF交联增强了荧光,但形成2D COF后发生了聚集荧光猝灭(ACQ),而在环加成后π-堆积被破坏,所以恢复了小分子本有的荧光。**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也证实了2DCOF本身是戈薇晶格半导体,而其3D聚合导致其成为了绝缘体。共轭的改变也在酸掺杂后的电荷转移中体现。

【总结和展望】


该工作介绍了2D COF(聚亚芳基亚乙烯基)发生光辐照射导致[2+2]环加成反应,使COF片材交联,得到具有3D共价性的新型多孔晶态固体(聚亚芳基环丁烯)。该反应可逆,并且亚芳基亚乙烯基网络可以通过在200°C下加热而部分再生。这种2D3D COFCOF的转化对环境敏感,在水和质子溶剂存在下被**。同样,在线性聚(亚苯基亚乙烯基)中不会发生这种转变。光环化改变了COF的电子结构。DFT预测了导带的“变平”(半导体到绝缘体的过渡)和带隙的增加,并通过光吸收测量来证实。这一工作将使COF领域重新审视烯烃类COF的可能的应用,也给COF的后聚合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2D到3D结构转化或者需要利用C-C键的应用中。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1990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在在线客服删除!谢谢

不用于商业用途用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