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定制技术 > 功能偶联
载药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定制合成技术-西安齐岳生物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zhn   分享到:

载药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定制合成技术

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s)因其独特的双重结构特征——中空腔体与可调节孔道系统,具备优良的药物装载能力和可控释放性能,是载药纳米系统中颇具潜力的一类材料。通过定制化合成可精准调节粒径、孔径、中空空间大小与表面功能,实现对不同药物分子的高效封装与靶向输送,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菌载体、基因传递等领域。


HMSNs的合成方法多采用“硬模板法”或“软模板法”。硬模板法以聚苯乙烯或氧化铁球等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包覆硅层后腐蚀模板形成中空结构;软模板法则通过自组装方式形成微胶束,再在其表面形成介孔硅壳。为获得介孔结构,通常引入表面活性剂(如CTAB),其在酸/碱催化下诱导形成规则孔道,后期通过煅烧或溶剂提取方式去除模板,实现介孔的形成。所得颗粒粒径一般为50–200 nm,孔径2–10 nm,可通过调控硅源(如TEOS)、模板剂、pH值、反应时间来定制颗粒的结构特性。


在功能化方面,可通过硅醇表面的修饰反应引入药物释放调控单元(如pH响应、酶响应、还原响应结构)、靶向配体(如糖类、抗体、多肽)、或包覆封盖材料(如壳聚糖、金纳米粒、分子门控开关等),防止药物泄漏并实现定点释放。药物装载方式可分为物理吸附、静电作用或共价键连接,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优化。该类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具有高载药量、良好生物相容性与可控降解性,并可与其他诊断或成像功能材料结合,构建多功能纳米诊疗平台,是精准医疗与智能递药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产地:西安齐岳生物

用途:科研

载药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定制合成技术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荧光材料,peg衍生物、磁珠微球、蛋白、多肽、氨基酸、小分子、生物素类试剂、PEG衍生物、共聚物及光电功能材料的定制合成服务。公司拥有成熟的有机合成、生物合成与分子修饰平台,提供从结构设计、工艺开发到纯化表征的一站式定制方案。 

以上资料由齐岳生物小编zhn提供,仅用于科研

 

相关推荐           

空白脂质体包CY5 100nm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100nm,5mg/ml)

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颗粒(50nm)

PEG和壳聚糖联合修饰四氧化三铁(10nm)

DIO标记脂质体(100-200nm)

油溶性上转换NaYF4: 25%Yb, 0.8%Tm @NaYF4纳米粒子(甲苯)

oleic acid modified Fe3O4(10nm)5mg/ml 环已烷

介孔二氧化硅100nm(5mg/ml)

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颗粒(50nm)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