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定制技术 > 纳米颗粒
包裹二氧化硅脂质体定制合成技术-西安齐岳生物提供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zhn   分享到:

包裹二氧化硅脂质体定制合成技术

包裹二氧化硅脂质体是一种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包封于脂质体结构内或外层的功能化递送系统,结合了无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广泛用于靶向给药、控释系统、光热/光敏治疗和多模态成像等领域。

1. 构建原理

该类系统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构建:

内包封型: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封装于脂质体水相核心;

外包裹型:脂质体作为内核,二氧化硅外壳通过硅醇缩合反应或静电自组装方式沉积于其表面。

此类结构结合了二氧化硅的高孔隙度、可功能化表面和机械稳定性,与脂质体的良好生物降解性、低毒性特征,形成优势互补。

2. 合成工艺

内包封型脂质体-二氧化硅(SiO₂@Liposome)合成:

制备亲水性SiO₂纳米颗粒(如Stöber法合成 30~100 nm);

脂膜形成:磷脂(如DPPC/Chol/DSPE-PEG)溶于有机溶剂形成干膜;

水化+超声分散:使用SiO₂纳米粒分散液水化脂膜,通过超声形成包封型脂质体;

挤出调节粒径:控制至150 nm以内;

透析去除未包封二氧化硅,并检测封装率与粒径分布。

外包裹型(Liposome@SiO₂)合成:

制备脂质体纳米颗粒(负电荷表面更利于吸附);

调整pH至7.5-8.5,在TEOS(四乙氧基硅烷)和氨水存在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

二氧化硅壳逐渐沉积在脂质体表面,形成致密包覆结构;

后处理包括PEG修饰、生物配体接枝、冻干保存。

3. 应用方向

控释载药:二氧化硅层保护药物不被早期释放;

成像探针:可负载荧光染料或MRI造影剂;

光敏/热敏治疗系统:配合金属/碳点实现响应性释放;

智能载体开发:pH响应、ROS响应等。

4. 技术挑战

包封效率偏低;

外层二氧化硅控制厚度需优化;

表面功能化后影响脂质体稳定性;

合成过程中保持脂质体完整性需精确控制。 

用途:仅应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以上资料由小编zhn提供,仅用于科研

包裹二氧化硅脂质体定制合成技术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提供多种科研试剂和材料。主要产品包括化学试剂、生物试剂、纳米材料、前药及载体材料,以及各类荧光标记和分子探针。产品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分子成像、智能药物递送和靶向治疗等领域。公司致力于为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可靠的解决方案,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             

白细胞膜纳米金颗粒
红细胞膜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
红细胞膜纳米囊泡
PH敏感脂质囊泡
温敏/热敏囊泡囊泡
pH敏感壳聚糖纳米囊泡
光敏药物e6纳米囊泡
磁共振T1/T2复合造影囊泡
氮掺杂介孔碳负载钴-氧化钴纳米复合材料
壳聚糖-TPP-TK 修饰二氧化硅包槲皮素
聚多巴胺包钛酸钡
药物修饰细胞载体      


库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