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Mannose):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与应用前景
一、基本信息与化学结构
甘露糖(Mannose)是一种单糖类,化学式为 C₆H₁₂O₆,是葡萄糖的C-2差向异构体,属于己醛糖(aldohexose)家族。其分子结构具有多个羟基基团,可形成吡喃型或呋喃型的环状结构,在水中高度可溶,具有还原性。
英文名:D-Mannose
CAS号:3458-28-4
分子量:180.16 g/mol
立体构型:C-2位为与葡萄糖相反的配置(葡萄糖为D-gluco,甘露糖为D-manno)
常见结构形式:
线性式:HOCH₂-(CHOH)₄-CHO
吡喃型环状形式最为稳定,在生理条件下最常见。
二、生物功能与生理作用
2.1 糖蛋白合成的关键原料
甘露糖是哺乳动物N-连接型糖蛋白(N-glycoprotein)合成中不可或缺的糖残基之一。其通过胞内代谢被磷酸化为 Mannose-6-phosphate(M6P),参与糖链前体的组装过程。甘露糖的缺乏或代谢异常可导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
2.2 特异性识别受体:甘露糖受体(MR, CD206)
表达位置: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
识别功能:通过识别糖蛋白或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残基,实现病原体识别、摄取及免疫调节;
临床意义:甘露糖修饰纳米粒可用于靶向M2型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等,实现免疫调节或靶向药物递送。
2.3 抗感染作用
D-甘露糖可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通过FimH黏附素与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结合,从而预防和辅助治疗泌尿道感染(UTIs)。
三、合成与修饰形式
3.1 化学合成与提取
天然甘露糖可从甘露聚糖水解、植物(如象牙棕籽)中提取,也可通过D-葡萄糖异构化途径合成。在合成糖化学中,甘露糖还可作为糖基供体参与寡糖结构构建。
3.2 常见修饰形式
甘露糖-聚合物(Man-PEG):用于构建靶向聚合物或水凝胶;
甘露糖-纳米粒:修饰脂质体、金纳米粒、二氧化硅、PLGA微粒等,实现免疫细胞靶向;
甘露糖衍生物:如甘露糖胺、甘露糖基化脂质,用于疫苗佐剂或免疫活性调控。
四、科研与临床应用
4.1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甘露糖靶向巨噬细胞表面CD206受体,有望重编程免疫抑制的M2型巨噬细胞为促炎的M1型,实现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近年来,甘露糖修饰纳米药物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小鼠肝癌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4.2 抗感染应用
甘露糖作为天然抗粘附剂,可用于防治细菌感染,如:
甘露糖胶囊/粉剂:可用于UTI辅助治疗;
甘露糖基药物共晶体:开发抑菌协同治疗剂。
4.3 糖生物学与信号识别
在糖芯片、糖探针、细胞识别研究中,甘露糖是常见的研究对象。甘露糖标记蛋白、脂类、聚合物可用于受体-糖识别机制解析。
五、典型实验应用
应用 实验形式 示例
靶向递药 Man-PEG-PLGA纳米粒 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荧光示踪 FITC-Man、Cy5-Man 细胞摄取成像与共聚焦分析
免疫激活 Man修饰疫苗佐剂 DC细胞激活与抗原呈递增强
抗感染实验 Man-FimH结合抑制 UPEC感染模型验证
糖芯片 Man-打印糖链阵列 MR、DC-SIGN受体结合分析
六、注意事项与挑战
化学修饰的稳定性问题:甘露糖环结构易被降解或开环,修饰时需保护位点合理控制;
非特异性结合:部分细胞表面含有非靶向C型凝集素,也可与Man结合;
体内半衰期短:游离甘露糖清除快,需构建稳定载体或延长循环策略;
多糖异构体干扰:天然来源甘露聚糖需纯化,避免其他糖类干扰识别。
七、未来展望
随着糖生物学和纳米医学的发展,甘露糖作为一种“信息型糖”,将在以下几个方向持续发挥作用:
智能靶向系统构建:构建多糖识别基础的“智能纳米机器人”用于药物精准递送;
糖芯片与传感技术:用于糖-蛋白互作、免疫诊断与疫苗设计;
联合治疗平台:结合甘露糖靶向与药物释放机制,开发联合治疗肿瘤与感染的新策略;
基因递送系统:甘露糖-修饰质粒或siRNA纳米载体有望实现巨噬细胞特异性转染。
总结
甘露糖不仅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单糖,更是一种具有生物识别性和靶向潜力的功能糖分子。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其作为靶向载体修饰、抗感染成分或细胞识别信号分子展现出广阔前景。通过与纳米材料、生物聚合物及成像技术结合,甘露糖将在未来精准医学领域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